【食用安全】食鯇魚驚見兩條線狀物 網民大驚求助:唔通係寄生蟲?
發布時間: 2021/09/04 11:24
最後更新: 2021/09/04 11:48
食鯇魚要留心,一名網民在網上分享,稱近日進食鯇魚,赫然發現兩條線狀物,網民擔憂是寄生蟲,故上網求助,期望有人解答。
一名網民近日在「將軍澳主場」發帖,稱食鯇魚發現兩條線狀物,
食下食下鯇魚發現呢兩條嘢
唔通係史上最可怕嘅寄生蟲???
希望有人幫手答
Ps: 佢哋已經死清光
帖文一出引起網民熱力議,多名網民直言好恐怖,有網民稱,「淡水魚寄生蟲一大把」;有網民稱曾經遇過,「我好幾年前,將軍澳taste買一份割好的三文魚頭頭尾尾啲肉做火煱,又係食到這麼,一模一樣,條白色頭尾都係尖的,煮好耐都係吾易斷,應該係寄生虫。」另有網民詢問在哪裏購買,事主稱在樂富買。
中華肝吸蟲可致膽管癌
本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,在一般環境下飼養的淡水魚(例如鯇魚及大頭魚),除了致病菌外,還可能帶有寄生蟲,例如造成膽管梗阻、肝硬化和引致膽管癌的「中華肝吸蟲」。
食安中心表示,人們進食受感染的淡水魚後,囊狀幼蟲會在十二指腸破囊而出,遷移到肝臟內的膽管。囊狀幼蟲會在膽管內發育成蟲,然後產下蟲卵,蟲卵可隨膽汁進入糞便,繼續傳播週期。
感染小量中華肝吸蟲可全無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,但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則會令患者受到長期嚴重感染,引致食慾不振、腹瀉和發燒。此外,中華肝吸蟲亦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,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,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。
超過100種淡水魚可感染到中華肝吸蟲,例如鯇魚(草魚)及大頭(花鰱或鱅魚)。有報告指,個別流行地區的感染率偏高是由鯇魚所致。進食含有生、未經徹底煮熟、鹽漬、醃製或煙燻淡水魚的菜式可能會引致這種風土疾病。
中心提醒,酒、醋、日式芥辣、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。如用作火鍋及粥品等食物配料時,又或魚片切得太厚時,雖特別注意淡水魚會否煮不熟。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,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責任編輯:羅嘉欣